臨滄,是一座茶城。
臨滄,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。
臨滄,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主要地區,發現和利用茶葉的歷史超過五千年。
臨滄,是滇紅茶、大葉種蒸青綠茶的誕生地,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市、最大紅茶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、世界著名的“天下茶尊”、“紅茶之都”和“天下茶倉”。
古樹茶打響茶名片
臨滄市種植茶葉面積大、產量大,有規模、有數量,有名山、有名牌,是全國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。且具有較強的加工能力,茶葉品類齊全,茶葉產業基礎厚實,關聯度高,古茶樹資源更是稀缺珍貴。
茶樹是臨滄森林中的主要樹種,歷經千年的古茶樹也廣泛分布于境內。在這里,有古濮人3200多年前種植遺存的世界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古茶樹——鳳慶錦繡茶尊,被譽為“天下茶尊”;有云南大葉種茶發祥地——雙江冰島古茶園;有完整記錄茶樹從野生、半野生到栽培馴化全過程進程,被譽為“茶樹自然歷史博物館”的云縣白鶯山古茶園;有集中分布面積1.3萬畝,世界上海拔最高、種群密度最大、抗性最強的雙江縣勐庫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。
臨滄現已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有80多萬畝,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園有11萬畝。全市通過無公害認證的茶園80萬畝,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認證的茶園各12萬畝。臨滄茶葉品質卓越,滇紅工夫茶從1958年開始就多次作為外事專用禮茶。冰島、昔歸更是普洱茶皇冠上的明珠。
中國最大的產茶市
臨滄茶園種植面積達135萬畝,采摘面積有126萬畝,茶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3.3%,采摘面積占全國總面積4%。其中,有無性系良種茶園45萬畝,機械化茶園20萬畝,水利化茶園10萬畝,有機認證茶園12萬畝,國際雨林聯盟認證茶園4.3萬畝。
基于臨滄廣大的茶種植面積與優質的培育方式,“十二五”末,臨滄市毛茶產量便達11.3萬噸,約占全國的5%,紅茶產量3.75萬噸,約占全省的60%、占全國的15%;綠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5%;普洱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25%;普洱茶原料曬青毛茶6.4萬噸,約占全國的35%,占全國普洱茶原料50%。
實施品牌戰略 提高國際知名度
為做強做大“臨滄茶”,叫響地域品牌,臨滄以建設世界一流生態茶園優質基地為基礎,以確保品質安全為底線,以培育扶強龍頭企業為抓手,以園區聚集整合提升為關鍵,推進茶葉產業規模化、組織化、標準化、國際化發展,把茶葉產業建設成為促進精準脫貧,實現鄉村振興,促進三產融合,打造臨滄城市名片,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優勢產業。
多年來,臨滄致力于推進綠色有機茶園基地建設,抓好古茶樹資源地方立法保護。提升茶葉精深加工能力。抓初制產品質量,培育加工企業,研發創新產品,推進公共倉儲建設,打造綠色臨滄茶品牌。
臨滄一方面以會展為平臺,堅持“走出去”營銷,拓展市場,擴大銷售;另一方面,采取“請進來”的方式,市縣合力,多層次、多方面地向天下茶人展示臨滄茶葉產業發展的優勢、特色、成就和巨大潛力,提升了臨滄“天下茶尊”和“紅茶之都”的知名度。
同時,招商引資取得實效,對外合作取得重大進展。臨滄還推進了與國際雨林聯盟的戰略合作與臨滄市茶園雨林認證,幫助企業打好與國際接軌的基礎。
搶抓機遇實現產業增值
當前,茶葉產業發展迎來了“一帶一路”、“互聯網+”和全球茶葉產業整合及轉型升級的黃金戰略機遇期。茶葉產業農業現代化、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,三產融合正不斷深化。
對此,臨滄市委、市政府科學謀劃,提出了建設“紅茶之都”,打造“天下茶尊”,將紅茶產業做到“中國第一,世界知名”的發展戰略,確立了到2020年, 全市茶園面積發展到150萬畝,茶葉產量達到15萬噸,茶葉產業綜合總產值達到240億元,茶農人均茶葉收入達到4000元,茶葉產業稅收達到1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。
通過努力,到2022年,全市茶園面積發展到160萬畝,茶葉產量達到16萬噸,茶葉產業綜合總產值達到260億元,茶農人均茶葉收入增加到4500元,茶葉產業稅收達到2億元以上。
數世界茶園核心區 還看今朝臨滄發展
從源頭上看,臨滄是世界公認的茶樹起源地理中心和核心地帶;從歷史上看,臨滄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地區之一;從品質上看,臨滄宜茶生態環境世界一流,是世界上最適合種茶的地方。未來,臨滄能以資源、生態主導茶葉產業發展,空間巨大。
臨滄將大力推進高效優質生態茶園建設,打造臨滄茶知名品牌,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小產區名山茶品牌、品類品牌等區域公用品牌及企業品牌。加大“天下茶尊”、“紅茶之都”等城市品牌及產業品牌宣傳推廣力度。
同時,臨滄還將設立茶葉產業投資基金,建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體系,舉辦好重大茶事活動,并開拓國際國內市場,實施茶產業“五個一工程”。每縣(區)建設一個茶葉主題公園、一座名茶山、一個古樹茶村莊、一個茶葉小鎮、一個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,計劃于2020年基本建成。